首页 > HPCMid > HPCMid-2020 > 邀请报告

邀请报告


1.jpg

王戟,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形式化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可信软件、智能软件、新型软件技术和系统的研究。

报告题目:面向HPC应用的软件工程

报告摘要: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开发对软件工程提出了诸多的挑战。本报告将介绍和讨论领域化软件工程面向HPC应用需求、发展软件设计开发和正确性保证理论与方法的一些思考。

2.png

丁肇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产品线HPC首席技术专家

华为计算产品线HPC首席技术专家,HPC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开源网格元调度器CSF的作者,曾3次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地亚哥超算中心从事网格计算研究工作。2009年毕业后加入Platform Computing公司从事分布式调度研发工作,2012年随公司收购加入IBM,任IBM Spectrum LSF产品线全球首席架构师。2018年加入华为公司,负责华为HPC领域技术规划与解决方案构建,领导华为HPC软件全栈的研发。

报告题目:HPC Bigdata AI融合时代下的集群调度中间件

报告摘要:当前高性能计算呈现出与AI、大数据技术融合的趋势,不同领域的应用共用基础设施,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优化科学计算的初始条件和加速求解科学问题。新的应用与编程框架衍生出新的负载模型。另外,随着模拟精度的提高、数据规模扩大,高性能计算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本次报告将分析新趋势给集群调度中间件带来的挑战,介绍华为Donau调度器的设计理念,对异构算力、多负载融合与集群规模扩大的应对方法,以及Donau调度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00910091216.jpg

周凡利,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工学博士,国际Modelica协会会员。研究领域为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多体系统动力学,围绕自主可控新一代工业软件的产品化与产业化,在学、研、产、用沉浸20年。自2001年起开始从事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平台开发及工程应用,主持开发了新一代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平台MWorks系列版本,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工程机械等行业。MWorks平台技术水平目前在国际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亚太地区尚无同类产品。围绕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平台开发与工程应用,先后承担十多项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项目,负责实施了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航天航空系列工程应用合作项目,为大飞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核能动力等重大型号工程提供了MBSE数字化关键支撑。

报告题目:基于模型的复杂系统仿真验证平台开放架构

报告摘要:面向复杂装备数字化创新设计与仿真验证,分析国际上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探讨基于模型的工业软件自动生成创新模式,简要介绍新一代基于模型的数字化系统设计与仿真验证平台,从三个层次分析软件平台架构:底层编译求解内核架构、复杂系统仿真软件架构、数字化工程生态平台开放架构,为复杂装备研制数字化转型、复杂科学与工程系统仿真计算、数字化工程生态建设提供方法与工具支撑。

3.jpg

郑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研究员

研究员,工学博士,入选中物院“双百人才工程”,现任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数值模拟网格生成技术及前处理软件研制,可视化仿真技术及数字样机系统研制、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等。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科委基础加强研究计划、部委级重点基金、国防重大预研等课题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1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公开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目前,兼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委员,中科院信工所客座研究员,担任核心期刊《计算机仿真》编委。

报告题目:高性能CAE软件的前后处理一体化研发平台

报告摘要:高性能CAE全流程包括“前处理-计算-后处理”,前处理过程人工参与度大,导致效率低、时间长且计算网格质量不易控制,后处理过程面临着复杂物理现象可视表现难,数据规模大造成交互性能差等问题,而且前后处理与计算流程的衔接存在开销大的问题,使得整个数值模拟的执行效率大幅降低,上述瓶颈严重影响整个CAE流程的连贯、高效执行,进而导致高性能CAE软件的可用性大大降低。本报告主要介绍了高性能CAE软件的前后处理一体化研发平台及设计思路,通过基于高性能编程框架构建前后处理一体化底层平台,能不断沉淀共性前后处理方法,打通“前处理-计算-后处理”的流程衔接瓶颈,实现快速定制高性能CAE软件产品。基于该平台,目前已定制了面向武器物理、复杂电磁环境、工程力学等领域的高性能CAE软件产品,使得软件产品的可用性大大提高。

微信图片_20200920092728.jpg

刘伟,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平台)部部长

航空工业集团一级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现任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平台)部长。长期从事微服务、容器云、大数据、物联网等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研究、软件架构设计、应用及推广。先后参与国防科工局课题、航空工业集团创新基金研究项目、航空工业集团统一IT架构规划、业务基础平台V6的架构设计。并参与多个厂所的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丰富。

报告题目: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开发平台

报告摘要:结合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介绍自主工业软件发展的发展思路、工业软件体系以及工业软件所需的技术平台。重点分享航空工业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开发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进行研发的工业软件应用情况。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基于三维的云架构自主工业软件体系,打造全新的工业软件生态系统。

4.jpg

田荣,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研究员

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副主任,某重大项目副总设计师,世界计算力学学会理事(2016~),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协会执行委员(2016~)。先后于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日本原子能署、美国西北大学等地学习与工作。2010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2013年亚太计算力学学会颁发的青年学者奖,2014年日本机械工程师协会计算力学成就赏,2014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2018年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Fellow奖,在Int J Numeri Method & Engrg, Comput Methods Appl Mech,Nanotechnology, JMPS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亚太计算力学大会APCOM13等会议上做邀请和主旨报告20余次。近年来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高性能工程力学软件系统PANDA。该软件在静力、振动、冲击、裂纹与断裂、结构爆炸解体五大功能模块均具备数亿自由度(未知数个数)、数万核的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在一系列复杂工程问题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题目:“茉莉平台”--面向高性能CAE软件快速研发

报告摘要:高性能计算机辅助工程(下称“高性能CAE”)是利用高性能计算机,通过精细数值模拟解决高端装备与重大工程设计与运维全生命周期中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高性能CAE代表CAE技术的发展方向。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面向我国重大装备与大型工业CAE软件自主化,研制出高性能CAE软件快速研发平台----“茉莉平台”。茉莉平台由并行编程框架、离散中台、交互引擎三大部分以及各自的标准化开放编程接口组成。并行编程框架封装结构网格、非结构网格、以及组合几何上的科学与工程计算的共性并行算法,离散中台集成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电磁学等学科共性PDE解算器,交互引擎包括并行前处理引擎、并行后处理引擎,以及GUI定制引擎。该平台已应用于结构、流体、电磁、传热、燃烧等6大类学科专业,聚变能源、航空发动机、水利水电等11个应用领域,共计137款超算软件的快速研发。用户可在6-12个月内,获得超过商业软件1-2个量级的计算能力。报告将对茉莉平台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某国产CAE项目的实施,总结平台模式在CAE软件自主化方面的效果。

5.jpg

王振华,北京索为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TO

200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北京索为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TO。长期从事系统建模与仿真、CAD/CAE、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业互联网、数据孪生等相关领域产品与技术研发工作,负责工业APP、工程管理、知识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多个核心产品的研发和上线发布工作,承担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实施工作,并参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多个企业规划、咨询和实施项目,拥有多项国内外相关发明专利,是国内工业技术软件化、工业APP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报告题目:工业软件发展框架和自主可控路径

报告摘要:分析国外工业软件发展路径和趋势,对比国内工业软件的短板和不足,提出自主工业软件应聚焦于系统设计、工程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工业APP四大领域。同时在发展策略上,国外工业软件巨头走的是“先分散发展,再一个个收购,再在自家的工业软件平台上对收购来的工具进行整合”的发展路径,中国的现状决定了无法重复这条路径,我们需要逆向思维,先构建集成整合平台,再将国内、国外的软件装到这个平台上,然后在应用中逐渐壮大和发展单个的国内工业软件。该路径的核心在于要形成一套工业软件发展框架,能够实现各种国内外异构工业软件的有效集成适配和双向互操作,同时以统一关联模型为标准,在产品对象层面有效融合各种异构模型和数据。

6.jpg

赵康,上海数巧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期间发表多篇论文(导师郭旭教授),其中EI 6篇,SCI 1篇,毕业论文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曾在全球知名CAE软件公司Altair公司担任中国区研发总监,负责有限元与结构优化软件OptiStruct的研发。2016年创办上海数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国产云端CAE软件。公司产品已获得华为、中国商飞、上海电气、长春一汽等知名企业采用,CAE云平台simright.com的用户遍布全球。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产学研工作委员会特邀委员。

报告题目:Simright国产云端CAE

报告摘要:传统单机版CAE软件在协同研发、数据与计算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天生的不足。随着企业对协同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得益于云计算和Web三维渲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基于云端的CAE系统(包括私有云和共公有云)。本报告从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CAE软件逐渐从单机发展为云端的大趋势,并分享了Simright在云端CAE领域探索的经验与成果。

7.png

徐小文,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2年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2007年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获计算数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大规模数值模拟应用中的并行算法研究及软件研发,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2018年获中物院第十六届邓稼先青年科技奖。现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邓稼先创新研究中心并行算法团队首席专家和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主任助理,兼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高性能计算与数学软件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高性能计算机TOP100排行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奖赛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2016年至今担任国防基础科研科学挑战计划百亿亿次计算科学领域高效能实现方向首席专家。

报告题目:基于中间件的激光聚变数值模拟高性能计算支撑

报告摘要:聚变能源有望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激光聚变作为实现聚变能源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是当前最具复杂的大型科学工程之一,挑战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极限。基于超级计算的数值模拟是激光聚变物理研究的主要手段,由于涉及非常复杂的物理过程,且不同物理过程具有不同的时空尺度等特点,如何快速建立与高置信度数值模拟需求相匹配的超级计算能力是其中的关键任务。本报告围绕激光聚变数值模拟对计算能力的需求,阐述该类应用的高性能计算架构,介绍基于中间件的高性能计算架构实现和数值模拟软件研制方法,展示过去十年基于中间件的激光聚变数值模拟计算能力提升与应用成效。